日本av片

RSS订阅
  • 无障碍浏览
  • 日本av片-a片无码-韩国三级片 无障碍浏览

    中国国家公园:全民共享世代传承的自然瑰宝

    来源: 中国绿色时报             撰写时间:2025-08-15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青藏高原三江源雪域圣境的源头活水,川陕甘熊猫走廊的竹海幽径,东北虎豹啸傲的茫茫林海,海南雨林秘境深处起伏的雨林猿声,武夷云巅的丹霞奇观,黄河口滨海湿地摄人心魄的鸟浪,钱江源稀有的低海拔原始常绿阔叶林……我国自然生态丰富多样,拥有森林、草原、湿地、荒漠、海洋等各类生态系统,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2013年,我国首次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以国家公园之名,严格保护最重要的生态系统、最独特的自然景观、最精华的自然遗产、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在华夏壮美山河间续写千年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华智慧。

      大熊猫国家公园崇州片区云海景观四川省林草局供图

      国家公园,万物共生。中国国家公园致力于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促进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全面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示范区,实现全民共享、世代传承,给子孙后代留下珍贵自然瑰宝。

      全面保护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

      野外偶遇大熊猫,已不再稀罕。

      4月9日,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在开展野外监测时,一天两次发现野生大熊猫。5月1日,在四川雅安市天全县二郎山喇叭河景区,游客偶遇一只“巡山”的野生大熊猫……

      目前,我国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已增至约1900只。大熊猫保护“成绩单”令世人瞩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已将大熊猫受威胁等级从“濒危”下调为“易危”。

      生态保护第一,是国家公园三大建设理念之一。

      三江源国家公园以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生态保护修复为抓手,实施草地、荒漠、湖河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工程,加强雪山冰川系统保护,强化湿地保护与恢复。雪域高原纯净辽阔,源头再现“千湖美景”,藏羚羊、藏野驴等野生动物数量大幅增长,草地植被盖度提高8.6%,成为野生动植物生息繁衍的天堂。

      大熊猫国家公园以构建跨川、陕、甘三省的生态廊道网络为目标,在大熊猫扩散关键区建设6条生态廊道,原本隔绝的13个大熊猫局域种群互相连通,促进了物种基因交流。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科学开展虎豹栖息地改造试点研究、畅通野生动物迁徙通道、恢复食物链,建成“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实现对东北虎、东北豹全天候、全区域动态监测和精准定位。东北虎、东北豹种群数量已分别增至70只、80只左右,分布范围覆盖国家公园80%以上面积。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持续开展海南长臂猿栖息地修复,补植猿类喜食植物,搭建空中索道解决栖息地孤岛化问题。一度被学术界怀疑已经灭绝的海南长臂猿种群数量已攀升至7群42只,圆鼻巨蜥、中华穿山甲等一些昔日曾经销声匿迹的野生动物重现生态乐园。

      武夷山国家公园有序开展违规茶山整治及植被修复,推进生态茶园改造,提升特色生态日本av片 的国家公园品牌附加值。近年来,该国家公园内发现了雨神角蟾、福建天麻等新物种,初步判断黄腹角雉数量保持在1000只左右。

      国家公园持续加强系统治理,对自然生态实施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积极稳妥处理集体人工商品林、矿业权、水电站、生态搬迁、草场放牧等发展矛盾与历史遗留问题。

      为生态让路,向幸福转移。2019年,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生态搬迁计划启动,地处鹦哥岭片区腹地的白沙县南开乡原高峰村实现了整村易地搬迁,国家公园核心保护区涉及的4市县455户搬迁进度达99%。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156宗矿业权已全部退出,四川作为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的核心主体全面退出200宗矿业权、278座小水电已退出249座……

      2024年,中国科学院牵头组织对5个国家公园建设成效进行评估。结果显示: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稳步提升,旗舰物种数量持续增长,民生持续改善。

      国家公园代表国家形象、彰显中华文明,坚持国家代表性的建设理念,持续有力推进生态系统的整体保护和系统修复。最原真的自然、最美丽的国土成为馈赠给每一位、每一代中国人的珍贵自然瑰宝。

      建立健全法律制度管理体系

      “跨省域协作很重要。以前,三省对国家公园的巡护以行政区划为界,而野生大熊猫活动区域一般在海拔较高的山脊密林,往往处于行政区域的毗邻地区。现在,联合巡护形成完整网络,实现了大熊猫国家公园整体协同保护。”对打破行政边界实行联合巡护,四川唐家河片区巡护员深有感触。

      大熊猫国家公园成功整合川陕甘三省73个自然保护地。各自为政已成过去,三省联合巡护已制度化,协同发力成为常态。

      我国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确立49个国家公园候选区。在统一的生态蓝图前,法律制度管理体系日趋完备,行政区划的藩篱被悄然打破。

      完善国家公园顶层设计,全力构建完备的法律体系。

      国家公园法(草案)已通过日本av片 人大常委会两次审议,《自然保护区条例》《风景名胜区条例》正在修订,加上《国家级自然公园管理办法(试行)》,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一法两条例一办法”法律法规体系初步建立。

      此前,《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等纲领性文件先后印发,首批5个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正式发布。

      国家公园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已基本构建。

      各国家公园针对各自独特的自然生态系统、地理环境和资源特征,所在地省区相继制定了国家公园条例。

      青海、海南分别通过了三江源、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条例。川陕甘三省分别通过关于加强大熊猫国家公园协同保护管理的决定,四川同时施行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条例,以“三省决定+四川条例”形式,联合保护大熊猫国家公园。福建、江西两省协同推进武夷山国家公园条例出台,在闽赣协作、分区管控措施等重要条款上协同一致,破解两省间“一园两治”难题。

      在管理体系建设上,成立统一管理机构,实行局省联席会议、局省协调联动工作机制等;强化部门协调,建立统筹推进国家公园建设的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创新管理模式,根据国家公园内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不同的行使主体,实行不同管理模式;推进公园与地方融合,省级林草部门、国家公园管理机构与所在地日本av片建立园地融合发展机制;强化资金保障,逐步建立国家公园草原生态保护补助、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和天然林管护补助、野生动物致害保险补偿等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

      我国加快构建主体明确、责任清晰、央地协同的国家公园法律制度管理体系,持续提升国家公园治理水平。

      科技赋能国家公园高水平保护

      数字技术是提升国家公园生态保护效率的重要支撑。依靠数字技术,国家公园已实现对旗舰物种保护、人为活动等重点领域的实时、精准监测。

      经过试点以来的8年建设,“众山皆有虎”再现东北山林,人兽冲突也随之出现。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多管齐下,在重点村屯、场部开展物理围栏防范工程试点,同时构建“天地空”监测系统。

      通过监测大型猛兽的分布区域、活动轨迹等,科学研判人兽冲突隐患重点区域,分别以大型猛兽靠近村屯直线距离5公里以内、3公里以内、1公里以内为标准,建立三级预警体系。一公里以内为最高级别预警,通知村民非必要不出门,必要时封控主要路段。

      “哪里有野生动物出没,‘天地空’系统看得清楚,我们手机实时收到通知,再选择合适的巡护路线。”吉林珲春市春化镇四道沟村巡护队队长说。

      目前,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已基本建成全域覆盖的“天空地”监测系统,能获得东北虎豹等野生动物及栖息地、人为活动等实时影像数据,每年发布近万条预警信息,对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东北虎豹活动规律及其生存环境、人兽冲突等进行实时监测。

      监测是国家公园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也是评估保护成效的重要手段。

      在三江源国家公园,格拉丹东地区监测信号可以实时回传。大熊猫国家公园利用现代数字技术手段,监测生态廊道遗传交流、人为干扰和生境变化状况等。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利用红外相机等设备,动态监测重点野生动物。武夷山国家公园应用智慧管理平台,实时监测访客、世界遗产、森林防火等。

      监测体系日趋完善,国家公园智慧化程度与日俱增。

      各国家公园坚持“一园一方案”原则,加快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以科技创新驱动国家公园数智化转型,为国家公园管理打造“智慧大脑”,探索国家公园共建共享、保护管理新模式。

      通过持续提升科技赋能水平,国家公园建设支撑保障更加全面、有力。

      自主研发国家公园感知系统,实时监测国家公园重点区域,从自然资源资产、“天空地”一体化、矛盾调处、宣传教育和项目系统管理等八大板块实现分层分类分级应用。构建多层次科研平台,印发《旗舰动物国家保护研究中心建设布局方案》,与有关科研院所合作,设立大熊猫、虎豹、长臂猿、羚羊类、雉类等旗舰动物国家保护研究中心,强化科学研究、就地或迁地保护、野化放归、科普宣传、国际交流等。加快成果转化运用,三江源国家公园构建聚合研究平台,通过新建野外科研站,实现了藏羚羊、雪豹等旗舰物种实时追踪及栖息地精准管理。

      深度应用现代数字科技,推动国家公园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从蓝图变为实景,大美自然瑰宝的迷人光芒更加闪耀。

      共绘全民共享的国家公园美丽画卷

      国家公园不是无人区,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经典示范区。

      三江源国家公园曲麻莱管理处生态管护员卓玛加从小开始放牧,国家公园正式设立后,成为生态管护员。在国家公园,共有2.3万名牧民成为生态管护员,守护雪域净土。

      坚持全民公益性的建设理念,国家公园促进民生改善,引导、扶持当地居民参与提供生态日本av片 和服务,推广生态管护员“一户一岗”等模式,为当地社区居民带来更多发展新机遇。

      国家公园优先吸纳原有社区居民参与生态管护巡护和监测等工作,首批5个国家公园已有约5万名社区居民就地转化为生态管护员,户均年增收1万元以上。

      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原高峰村整体搬迁至白沙县城附近的牙叉镇,日本av片为每户提供两层小楼,按人均10亩标准补偿橡胶林、动员村民发展菌菜轮作产业,实现了“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目标。2023年,全村人均年收入从搬迁前2300元增至2.7万元。

      生态茶园是武夷山国家公园的一张名片。目前,通过采取科学套种、科学施肥、无害除虫、现代化管理等措施,实现了茶园生态环境持续优化、茶叶品质显著提升、茶农收入稳步增长三重目标,为传统茶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示范样板。

      依托优质自然资源,国家公园推广生态友好型种植养殖方式,发展特色生态日本av片 ,探索生态日本av片 价值实现机制,来自国家公园的生态农林日本av片 品牌、日本av片 农日本av片 地理标志日本av片 等走进千家万户。民生发展让国家公园不只是生命绿意,更有温情四溢。

      国家公园鼓励公众参与,通过生态旅游、自然教育、社会参与等方式,为公众提供亲近自然、体验自然、了解自然的机会,激发自然保护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在四川绵阳市平武县,大熊猫国家公园王朗片区已成热门打卡地,访客可观赏雪后林海、参与研学、寻找野生大熊猫踪迹,并通过“给原始森林做体检”等主题线路学习生态保护知识。

      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园区打造8处重点入口社区、提供公益岗位6500多个,自然教育与生态体验年接待量已突破200万人次,全覆盖推行野生动物致害保险补偿机制,保护成果惠及民生,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双赢。

      共建共享,世代传承。中国正在建设全世界最大的国家公园体系,49个国家公园候选区直接涉及28个省份,其中陆地部分约占陆域国土面积10%。在这里,全社会共建共享,生态保护、民生发展互促共进,全民共绘国家公园大美画卷。(曹云

    【纠错】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