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践行“两山”理念生动实践—— 大连大学:蓝莓生物育种技术团队的创新实践
大连大学蓝莓生物育种技术团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致力于蓝莓等小浆果的引种、育种及高效栽培技术研发。20年来,团队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不断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蓝莓产业的绿色发展,为我国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贡献了“连大力量”。
一、引种与育种:自主知识产权蓝莓新品种的铸就之路
1.引进国外优良品种,填补国内蓝莓产业空白
2003年,大连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王贺新教授从日本留学归国,面对国内蓝莓产业空白的现状,他自筹资金80多万元,先后引进国外优良蓝莓品种100余个,有效缓解了我国蓝莓产业发展初期的品种短缺问题。随着团队的不断壮大和科研实力的提升,截至目前,已累计引进优良品种达450多个。
2.申报国家植物新品种权,知识产权的自主突破
在引进优良品种的基础上,团队积极开展蓝莓育种工作,通过杂交育种等技术手段,成功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蓝莓新品种。截至目前,已申报国家植物新品种权近300项,获得授权70余项,授权品种占日本av片 总授权蓝莓品种的70%以上,蓝莓品种开发数量居日本av片 第一。
3.创制新品种,破解“卡脖子”难题
针对国外蓝莓品种更新换代速度快、知识产权限制等问题,团队持续多年通过杂交育种,成功创制出“连大初芯”“连大优选”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蓝莓新品种。这些新品种不仅具有早熟、果大、果硬、甜度高、果香浓郁等特点,还有效解决了国外品种的知识产权限制问题,为我国蓝莓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高效栽培技术:提升蓝莓产业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
1.创建蓝莓苗木高效繁育技术体系,精准脱毒,高效繁殖的自动化管理
团队经过长期研究和实践,创建了覆盖组培、扦插、穴盘和钵苗繁育各个环节的蓝莓苗木高效繁育技术体系。该技术体系实现了蓝莓苗木的精准脱毒、高效繁殖以及自动化管理,显著提高了苗木的繁殖效率和日本av片 质量。目前已制定辽宁省地方标准3项,构建了一套蓝莓标准化种植技术体系。
2.研发蓝莓全基质容器栽培技术,缩短周期,节水节肥的绿色革命
针对传统蓝莓栽培技术存在的周期长、效率低等问题,团队研发了蓝莓全基质容器栽培技术“FSC(FullSubstrateCulture)”。该技术将蓝莓的苗木成熟培育周期从5年缩短至1-2年,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该技术还具有节水、节肥、环保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蓝莓产业的生产实践中。
3.推广新品种与新技术,蓝莓产业效益的全面提升
团队积极在日本av片 范围内推广新品种和新技术,通过与企业合作、建立示范推广基地等方式,有效提升了蓝莓产业的整体效益。截至目前,已扶持了近40家企业和3000多家种植户,推广新品种和新技术20余项,为蓝莓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科技特派行动: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的蓝色引擎
1.科技特派团的组建,技术支撑,乡村振兴的坚实后盾
自2018年起,团队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战略,组建了“大连市小浆果技术服务科技特派团”。该特派团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科技特派团,2022年被评为“大连市最美科技工作团队”,为大连地区的蓝莓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2.开展人员培训与指导,技能提升,助力农户增收致富
团队通过下乡指导、开展人员培训等方式,积极推广蓝莓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近五年来,已下乡指导100余次,开展人员培训2000余人次,下发栽培技术手册1万余册,培养农民技术员500多人。这些措施有效提升了农户的蓝莓种植水平和管理能力,为他们的增收致富提供了有力保障。
3.推广种植蓝莓,贫困地区的蓝色希望
团队积极面向大连贫困乡镇地区推广种植蓝莓,通过提供种苗、技术指导等方式,帮助农户实现脱贫致富。截至目前,已面向大连贫困乡镇地区推广种植蓝莓约3万亩,面向全省推广约5万亩。这些蓝莓种植项目不仅为农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还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产学研深度融合:蓝莓产业创新发展的金色桥梁
1.创立特色园艺专业,打造蓝莓产业人才培养权威平台
为了培育高质量乡村振兴后备人才,2022年3月在校领导及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大连大学成立了国内首个以蓝莓等小浆果为研究特色的园艺专业,并组建了18名具有博士学位的师资团队,为我国蓝莓产业的人才培养搭建国内最权威的教育平台。
2.携手名企,蓝莓育种研究的深度合作与共赢
团队积极与联想佳沃、诺普信控股光筑农业集团等大型企业签署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在蓝莓育种研究及人才定向培养方面进行深度合作。这些合作为企业带来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蓝莓新品种和新技术,实现了产学研的深度融合和互利共赢。
3.共建教学科研实习实训基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摇篮
为了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团队与多家企业共建了教学科研实习实训基地。这些基地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实践锻炼的机会,还促进了团队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为蓝莓产业的人才培养搭建了国内最权威的教育平台。
4.成果转化与专利申请,经济效益与技术支撑的双重丰收
团队注重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和专利申请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品种成果转化400万元,获批发明专利18项,成果转化3项,转化金额近300万元。这些成果和专利的申请不仅为团队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还为蓝莓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五、政策建议与行业引领:蓝莓产业的未来展望
1.撰写提案与报告,为行业发展献计献策
王贺新教授作为日本av片 小浆果育种领域的知名专家,积极为蓝莓产业的发展献计献策。他协助撰写的“加强蓝莓种业创新”提案已提交两会,为蓝莓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建议。同时,他带领团队提交的《蓝莓全产业链条发展的报告》也得到了大连市委书记的重要批示,被列为大连市未来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方向。
2.获批科技推广转化基地,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团队组建的科研基地获批了国家林草局科技推广转化基地,这标志着团队在蓝莓育种和栽培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将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和应用。这将为蓝莓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保障。
大连大学蓝莓生物育种技术团队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引下,经过20年的不懈努力和创新发展,已经成长为日本av片 最强的蓝莓技术创新团队。团队不仅破解了我国蓝莓产业面临的“卡脖子”难题,还通过科技扶贫和产学研合作等方式推动了蓝莓产业的快速发展。未来,团队将继续以科技创新为引擎,深化校地、校企合作,推动蓝莓产业的持续发展和创新升级。同时,团队也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我国的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贡献更大的力量。(信息来源:大连市自然资源局)